1.第1章 :命运选择了杜文成(1/2)

“观察者二号,请做好进仓准备。”

“二号?”杜文成一愣,惊讶地问道:“二号?我怎么会是二号?那么一号呢?一号是谁?”

旁边的工作人员很不耐烦地说:“没时间了,还问那么多干嘛?快准备进仓。”

“不是,我就是想问问都有了一号,那个让我‘向老人家致敬,向老人家献礼‘什么的岂不是早已敬过献过?怎么就没人告诉过我?是不是应该给我一个解释?”杜文成一张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观察者二号!”一个严厉的声音由基地指挥部传出:“一号的任务已经失败。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立即闭嘴,做好进仓准备。二,脱下防护服,退出这次任务。”

“退出任务?”杜文成在心里打了个冷颤,心想:退出?那里还有我的好果子吃?算了,算了,管他什么理由。反正我在这世上也是孑然一身,就当是免费旅游好了。唉!不知有多少人做梦都想着穿越呢。即便是那些成功人士还不都是被动穿越的?那像我有福气能够主动穿越。嘿嘿,说起来我可是主动穿越的第一人,不,是第二人呢。该死的一号。

这样地想着,杜文成已经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入穿梭机主仓,将半躺着的自己固定在座位上。

“观察者二号,最后一次检查飞行程序。”

“报告基地,所有程序正常。”杜文成将飞行程序例行检查了一遍后机械地回答了一句。心里却仍在腹诽:tm的,什么不得干涉历史、不得改变历史,等老子到了民国,一切还不是老子说了算?到时候就让老蒋做我的参谋长。呃,老将的指挥水平似乎差劲的很,那就让他做侍从室主任好了,让小蒋做我的侍从,让······哈哈。

“时空隧道即将开启,三十秒准备。”

“29-28-27……。”

“5-4-3-2-1-发射。”

再见了,我的二十一世纪。杜文成心里想着,嘴里则喃喃地道:“满天神佛,上帝耶稣,愿我顺利,祝我成功吧。”

······

“时空穿越成功,用时二十七分三十二秒。重复一遍;时空穿越成功,用时二十七分三十二秒。”

还处在眩晕中的杜文成欣喜地听到穿越成功的消息,他强忍着头部的疼痛说;“请告诉我现在的时空坐标。”

“现在所处的时间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地点在鲁北某处。”

“某处?”

“是。具体地点正在勘察中。”

杜文成取出一片特效止痛药塞进嘴里,直到觉得疼痛稍减这才解开身上的束缚紧接着问:“我们可以和基地取得联系吗?”

“不能。”机械人回答得非常干脆。”

“就是说也没有回去的希望喽?”

“因为能源不足,我们无法打开虫洞。”

“你的任务是什么?不会是把我传送到这里就完蛋了吧?”思索了一下,杜文成有点小期盼地问。

“这正是我要向观察者说明的。除了载运观察者穿梭之外,穿梭机还可以为观察者提供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穿梭机庞大的储备舱里不仅有着几百架特别制造的先进作战飞机,还有大量仿照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以及一些医疗用品。。”

“就是所谓的向他老人家献礼用的?既然献礼,为什么不准备一些先进武器?”

“观察者,再一次提醒你记住你自己的任务。”

杜文成无奈地举手投降:“ok,ok。我是观察者,我不能干涉历史,不得改变历史。你继续,继续。”人总不能和机械较劲吧?他小声嘀咕着,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那些远超二十世纪的飞机算不算先进武器?难不成那些东西是摆着玩儿的?

。似乎听到了杜文成的心声,机械的声音继续说:“这些先进的作战飞机有着完善的防护和自毁功能,即便被这个时空的武器所击落,也不会被这个时空的人们研究和利用,它们是观察者的终极防卫手段。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操纵这些武器装备的五百名铁血战士是基地为这次任务特别研制的,它们不仅可以作为观察者的护卫和侍从,也可以作为地面部队参战。只是观察者现在还不具备这个权限。

另外,基地还为观察者准备了轻便式先进防弹衣,最先进的防身武器以及医疗用品。在有就是各种生活用品以备观察者不时之需。”

“让铁血战士作为我的侍从护卫应该是可以的吧?”杜文成问。

机械的声音停顿了一会儿,回答杜文成说:“经过调整,观察者有着指挥三十名铁血战士的最高权限。”

杜文成大喜,接着问道:“生活用品中有香烟吗?要中华的。现在就要。”

一包香烟和一个打火机毫无征兆地出现在杜文成面前。打火机是二十一世纪末世界最新款,上面只有一个巨龙标识。香烟是红色包装,印有华表图案,却没有任何文字说明。

美美地点上一支烟,杜文成不禁想起了那个时空,想起了一起训练、一起喝酒、吸烟、泡吧、把妹的兄弟们。他们现在还好吧?还有。。唉,多想无益,却顾眼前吧。

杜文成强迫自己打点起精神,调整了心态说:“有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称呼你。二是现在的时空里有什么大事发生?”

“穿梭机离开基地以后,自动成为观察者的基地。在观察者大脑植入的芯片里,有着人类起源乃至二十一世纪以来发生的所有历史事件和各种知识体系。只要启动芯片就可以轻松查阅。”

“这样啊,好吧。”杜文成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启动了芯片。“三七年,三七年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十二月······”他猛然睁大了眼睛,脑海里那两个字似乎在无限地放大:南京!南京!